尤其每年到香港探望父親的時候,他都會送許多對岸出版的簡體書籍給我,所以我對中國近代史的瞭解基本上是從閱讀這些簡體書籍開始的。
積水、排水不良、根領覆土(種植過深),也都會導致樹根缺氧死亡,應注意土壤側面和向下的排水性等問題。文:莊傑任 走在台灣的炎熱街道,大家都希望身旁有一排行道樹幫忙遮擋烈日、降城市溫度、淨化汙染空氣,也為水泥構成的城市街景,注入一點自然與柔美。
選苗和從小塑型的重要 苗木建議不要選直徑10公分以上的苗木,種植小樹,因為樹體健康,往往在10年後成長的速度比移植大樹者好上許多。多主幹樹形只能在非行道樹的地方使用,但分枝的角度應大於30度角,角度過小者容易劈裂。依據日本國土交通省國土技術政策研究所綠化生態研究室發表的研究結果《沖縄における都市緑化樹木の台風被害対策の手引き》,不同樹種的樹木根系,在都會區都不會超過50-80公分深。新加坡甚至提供了土壤檢測標準,要求新植行道樹,一米深以內的土壤須符合標準。苗木應維持單一主幹、放射線枝條,對後續結構強度和修剪維護,有極大幫助。
右圖則是不良苗木,為多主幹、樹型雜亂。更多的案例,則以樹木造成人類走路跌倒的理由,砍除換植小樹,本該長命的行道樹,常常淪為30年就非得要打掉重練的消耗品。據發布,對於香港未來的政治環境,95%民主派支持者及43%非民主派支持者表示無信心,合計為65%。
首相府表示,約翰遜於周五下午與4個新來英的香港BNO家庭進行視像會談,該4個家庭都是在《港區國安法》實施後去年去到英國,現已在英國開始生活和工作。《蘋果日報》引述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客席講師葉國豪表示,21%受訪者有計劃移民,即使是非民主派支持者中,也有14%有計劃移民,這是一個不好的訊號,因為人才流失會影響經濟發展,但政府似乎不太重視。但從這次調查可見,新一波移民潮或跟之前不一樣,港人移民後未必會回流,「因為政治、言論空間已不同」。其中表示自己是民主派支持者約佔89%,非民主派支者持約佔11%。
香港民研昨日發布的調查是在3月15至18日於網上進行,透過電郵接觸民研群組成員,總共獲得5,697名12歲或以上的香港市民回應。民調指逾兩成港人計畫移民 (中央社)昨(19)日公布的一項民調結果顯示,超過半數的香港人對未來的政治環境與經濟前景沒有信心,更有21%的受訪者表示計畫永久離開香港,這也代表目前已有超過150萬港人計畫移民。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香港民意研究所3月19日舉行記者會發布「我們香港人意見群組調查」的最新民調結果,聚焦信心與移民議題。他說,香港本身是移民社會,每有政治動盪如八九民運及九七回歸等,都會出現移民潮。當被問及現在有沒有計劃永久離開香港,30%民主派支持者表示有,但其中19%尚未準備。約翰遜稱對他們決定到該國展開新生活感到自豪,深信英國可為希望到這裏生活的人帶來前景。
英國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周五(19日)與4個赴英生活的香港BNO家庭進行了視像通話。據報,有290萬香港公民有資格申請BNO簽證,而他們的受養人規模預計達230萬人。首相府指,BNO簽證計劃反映英國向港人履行了歷史和道德責任。約翰遜說,英國長年擁抱因追求自由而被原居地排擠的人,所以對英國向持BNO港人提供「5+1定居」計劃感到十分自豪,又指相信英國會令他們感覺如家一樣。
非民主派支持者也有14%表示有計畫永久離開香港,表示任何情況之下都不會離開的有36%對於香港人能否在未來享有個人自由,93%民主派支持者及43%非民主派支持者表示無信心,合計為63%。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香港民意研究所3月19日舉行記者會發布「我們香港人意見群組調查」的最新民調結果,聚焦信心與移民議題。約翰遜說,英國長年擁抱因追求自由而被原居地排擠的人,所以對英國向持BNO港人提供「5+1定居」計劃感到十分自豪,又指相信英國會令他們感覺如家一樣。
英國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周五(19日)與4個赴英生活的香港BNO家庭進行了視像通話。英國的BNO簽證政策是在中國在香港施行《國安法》之後推出的,成功申請並得到簽證的人士將可以在英國生活五年後申請永久居民身份,獲得定居身份12個月後可以申請英國國籍。表示任何情況之下都不會離開的僅有13%。但從這次調查可見,新一波移民潮或跟之前不一樣,港人移民後未必會回流,「因為政治、言論空間已不同」。據報,有290萬香港公民有資格申請BNO簽證,而他們的受養人規模預計達230萬人。非民主派支持者也有14%表示有計畫永久離開香港,表示任何情況之下都不會離開的有36%。
首相府在新聞稿中引述約翰遜對港人家庭的說話: On behalf of the whole country I want to say how glad we are to have you here and how proud we are that you have chosen the UK to live. I believe strongly in the prospects the UK can offer for those who want to make their lives here and I have no doubt that you are going to feel very much at home. The UK has a long and proud history of embracing those who arrive on our shores seeking the inalienable rights and freedoms denied to them in their homeland. I am very proud that we have been able to make this offer to you and other British Nationals (Overseas). 英國在今年一月底開始接受持有BNO的合資格人士透過5+1簽證計劃移居英國,首相府透露,到目前為止,當局已收到2萬7千多申請。他說,香港本身是移民社會,每有政治動盪如八九民運及九七回歸等,都會出現移民潮。
約翰遜稱對他們決定到該國展開新生活感到自豪,深信英國可為希望到這裏生活的人帶來前景。香港民研昨日發布的調查是在3月15至18日於網上進行,透過電郵接觸民研群組成員,總共獲得5,697名12歲或以上的香港市民回應。
據港府公布截至2020年底的人口統計數字,這代表目前已經有157萬港人計畫移民。《蘋果日報》引述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客席講師葉國豪表示,21%受訪者有計劃移民,即使是非民主派支持者中,也有14%有計劃移民,這是一個不好的訊號,因為人才流失會影響經濟發展,但政府似乎不太重視。
英國指摘中國在1997年後多次違反聯合聲明,包括強推港區國安法和取消大批泛民議員資格,損害香港的高度自治。首相府表示,約翰遜於周五下午與4個新來英的香港BNO家庭進行視像會談,該4個家庭都是在《港區國安法》實施後去年去到英國,現已在英國開始生活和工作。兩者加總後,21%的受訪者表示計畫永久離開香港。對中國大陸未來的政治環境,87%民主派支持者表示無信心,非民主派支持者也有36%表示無信心,合計有58%無信心。
據發布,對於香港未來的政治環境,95%民主派支持者及43%非民主派支持者表示無信心,合計為65%。民調指逾兩成港人計畫移民 (中央社)昨(19)日公布的一項民調結果顯示,超過半數的香港人對未來的政治環境與經濟前景沒有信心,更有21%的受訪者表示計畫永久離開香港,這也代表目前已有超過150萬港人計畫移民。
首相府指,BNO簽證計劃反映英國向港人履行了歷史和道德責任。其中表示自己是民主派支持者約佔89%,非民主派支者持約佔11%。
當被問及現在有沒有計劃永久離開香港,30%民主派支持者表示有,但其中19%尚未準備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左為美國務卿布林肯,右為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 在環球電視網的報導中,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表示有告知美國「中國主權是重大原則問題,美國也不該低估北京捍衛主權的決心。
報導中也引述美國智庫「美國企業研究院(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研究員古柏(Zack Cooper)的說法,指出美方認為他們需要在會中提出與美國人關心的議題,不論北京想不想聽。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美國資深外交政策記者:中國威脅已確立,拜登只是用不同的方法應對 《紐約時報》報導中則訪問具有超過30年外交政策經驗的資深記者桑格(David E. Sanger),指出這場會面並非只是打打招呼,而是兩方重要關係人的集體會晤。因此對拜登陣營來說,目前沒有美國製造的有效5G解決方案,「我們就該做出自己的」,就該利用半導體和人工智慧的優勢來達成,其中也可能加入政府支持的產業創新政策。事實上,雖然共和黨在選舉期間即宣揚拜登當選後將大肆親中,上任後布林肯與蘇利文卻做出非常不同的路線方向:專注在與中國科技競爭、防範網路攻擊,以及因應新型態的軍備競賽。
中方則要求美國停止干涉北京政府所認為的「內政」,也指稱美國「輕視」中國共產黨,也積極對抗美國海軍繞行——北京政府認為是其領海的——南中國海的行為。美方積極試探北京政府是否願意善意談判,而且對拜登政府來說「行為比言論重要」,他們鑑定美中關係的指標並非會議和不和諧,而是能否從會議中取得結果。
對此,中國則要求移除川普時代所建立起的貿易屏障,也指控美國「壓制」華為等「成功的中國科技企業」。貿易方面,美國指控中國許多不公平的作為,包括以國力資助產業、竊取智慧財產、壓抑匯率與建立貿易障礙等。
話雖如此,桑格認為這場對話並不會在各議題創造重大進展,也不用期待中國會就此對香港和新疆態度放軟,或拜登政府突然取消中國企業收購矽谷新創的禁令、停止巡航南海等等,因為這次會談的意義在於闡述與評估兩方在各議題的利益權重,也將正式迎來世界強權競逐權力的時代。同樣,中方也有同樣的需求。
发布评论